投稿
期刊检索
《当代建筑》
2025.4
No.64
本期要览
聚焦
“功能适变”:建筑韧性与适应性的理论拓展、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
胡越
“建筑韧性与适应性”学术沙龙
刘加平;丁烈云;王建国;梅洪元;崔彤;张大玉
主题
专访李兴钢:建筑应变
李兴钢
强基守正 交叉创新——我国建筑学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思考
梅洪元;史小蕾;俞沐含
当代建筑学的空间和“媒体”
唐克扬
从形式构造到空间生产:当前建筑学的危机及应对
童明
再思未来:技术变革时代建筑学学科的转型与重构
李翔宁;周渐佳
回归起源的建筑思辨
孔宇航;姜寒;陈扬
重复与差异:历史地段的延生
王辉
“面向 AI 时代的建筑教育思考”青年学者分享会
刘滢;刘刊;吴瑞;蒋敏;辛善超;齐奕
作品
针对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开放公共建筑实践——蛇口文体公园
汤孟禅;汤桦
新型小学校园空间组织探索——云南省思茅第一小学古城校区
李岳;陈子坚;郭嘉;李贤泽
觅曦方寸间——西安市第五保育院分院更新改造
朱原野;屈培青;高伟;汤海涛;张超文
空间重构视角下设计创新研究——上海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
苏昶;谭春晖
“上海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”品鉴
李振宇;胡越;刘恩芳;吴蔚;荣朝晖;董屹;苏昶;刘涛
理论
智能建筑感知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
郜英洲;徐卫国
应需·适变·拓延——耦合视觉与非视觉效应的高校体育馆天然光环境优化设计研究
刘琪;史立刚
陕西省县域公共体育场馆健康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
梁斌;楚玉栋;潘安平
老龄化视角下老年读者信息无障碍需求调查分析——以南京市的公共图书馆为例
王淼;方遥;杨雅淇;刘馨丹;朱郑
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护理单元布局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
刘诗琪;张春阳
“以人为本,以筑为源”:建筑亮化设计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应用
章明喜
基于“熟人社交场”的观演建筑创作研究——以黄埭评弹书场公园为例
张筠之
建设韧性未来:新首都重点区域的可持续与适应性设计方法
张浩;王欣悦;李嘉禾;朱继威;张林怡
交叉
冰雪环境下道路基础设施的主动应灾技术
谭忆秋;李济鲈;徐慧宁
环境建筑的智能响应:从信息到协同调控
叶心成;何美婷;威廉·布雷厄姆;李麟学
前沿
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视角下的中小学校“三域”韧性体系构建
刘剀;高小涵;邱文航;梁海岫
晋东南地区沁源县传统院落空间营造与建筑特色探析——以灵空山镇六古村为例
陈曦;杨乐媛;徐强;郝志伟;马彦红
荐读
视界
本期客座主编 :李兴钢 中国工程院院士,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,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
2025.3 NO.63
2025.2 NO.62
2025.1 NO.61
2024.12 NO.60